泉源:**资讯网
要害词: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泄压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定律
先前看到《消防手艺与产品信息》2003年第3期一篇题为《某单位危险品客栈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的几点体会》的文章,我以为其中的防护区压强的盘算要领不当;后又看到第9期也有一篇题为《对七氟丙烷气体消防防护区泄压口盘算的商讨》文章对其提出质疑,但我以为前者尚有一些根天性的过失后者没有提到,并且后者有一些看法我以为也值得商讨,故以为有须要对此问题再深入剖析盘算,希望对各人在详细工程设计中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1气瓶里七氟丙烷不是以气态贮存的
从第3期作者把灭火剂总量W=560ke除以气瓶充装密度P=614.7kg/m3,得出气瓶内气相容积Vt=0.911m3并直接代人后面的盘算公式中可看出,作者误以为七氟丙烷在气瓶里是气态贮存的,从而导致盘算效果泛起严重误差(这一点第9期作者并未提到)。
由于七氟丙烷在20℃时的蒸气压仅为0.391MPa(绝压),因此它充装到气瓶里只需很低的压力就可坚持液态,但由于它的蒸气压太低,靠它自身的蒸气压不可能使它快速地从系统中运送到防护区,为此在气瓶中充装足够重量的七氟丙烷灭火剂后,另外充进干燥的氮气加压到2.5MPa或4.2MPa。因此在气瓶里贮存的主要是液相的七氟丙烷和气相的氮气,尚有少量消融于七氟丙烷中的氮气和挥发在氮气中的七氟丙烷蒸气(后两者基本可忽略)。
2接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定温状态下的简化式P·V=C对混淆气体举行盘算
在盘算要领上,第9期作者在“保存的问题”中3.1“V气的容积是对应贮存气压2580kPa时的容积,而不是喷口压力1151kPa的容积”的这个看法是准确的,但对3.3条提到的“P·V=C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R=C在定温状态下的简化式,由于差别气体的气体常数R差别,防护区是气体灭火剂与空气的混淆气体,故不应套用该简化公式盘算”这一看法我以为值得商讨。
着实P·V/T·R=C这一公式首先是由P·V/T·Rm=C为涉及气体质量盘算而推导出来的,后者才是原本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前者中R=Rm/M,为每kg理想气体的气体常数,随气体的分子量转变而转变,M为每千摩尔气体质量,而Rm是每千摩尔理想气体的气体常数,称为通用气体常数,也称普适气体恒量,不会随气体的分子量转变而改变。也就是说,只要不需用该方程盘算涉及气体质量的问题,都可用后者的简化式P·V=C来盘算种种气体包括混淆气体压力和体积的转变。
3要求出防护区内压,只需盘算新增气体的分压
至于第9期作者在“保存的问题”中3.2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盘算压力应以**压力盘算,但所得效果应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中的前半点我是认同的(但无证据显示第3期作者不是接纳绝压来盘算),但对后半点我以为应看详细盘算方法而定。
按作者的本意应该是以为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应把原防护区中空气的量加上喷放后增添的气体的量,求出混淆后防护区的**压力且其数值应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这盘算要领本没有过失,但在该条件下会使盘算历程重大化。
由于理想气体混淆物各组因素子间没有内聚力作用且分子体积可以不计,各组成气体的分子间相互不影响各自行为。凭证道尔顿定律:“理想气体混淆物的压力即是各组成气体分压力的总和”。由于防护区原来的表压为零,因此只需盘算出氮气和药剂喷放到防护区疏散、气化后的气体分压之和即为全关闭条件下防护区受的内压压强,从而大大简化了盘算历程。
4药剂喷放后防护区理论内压压强的合理盘算
药剂喷放后对防护区的增压应主要盘算气态的氮气膨胀和液态的七氟丙烷气化两方面。
仍以第3期的油漆库为例:
气瓶总容积V瓶=0.911m3;气瓶表压Pt=2500kPa(原Pt=2580kPa可能是绝压,现取20C时的标准充装压力);药剂量Ⅳ=560kg;防护区体积V防=835.2m3。
4.1盘算防护区中氮气的分压
4.1.1先算出气瓶内液相容积和气相容积
DBJ15—23—1999中已给出七氟丙烷20C时的液体密度r=1407kg/m3
V液=W/r=560/1407=0.398m3
Vt=V瓶一V液=0.911-0.398=0.513m3
4.1.2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在定温状态下的简化式盘算防护区中新增的氮气分压
由于气瓶中还留有1bar绝压的氮气,原液相部分容积可近似以为是被七氟丙烷蒸气填充,故喷放到防护区那部分氮气的绝压基本即是原气瓶表压。